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4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在纵欲与虚无之上积极生活

2014-11-26 陈寿文 陈寿文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只是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虚无心态。


而纵欲与虚无有共同的根源,那就是它们都企图逃避现代性的要求.(现代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摧毁了那套认为生命的意义有其客观来源的信念.韦伯借用德国诗人席勒的字眼,称近代人“祛除了世界的迷魅“. 现代文明的这个转折,一方面具有强大的解放效果,使人在自然与社会两个领域均摆脱了自然天成的道德秩序的指导羁绊;另一方面却也赋予个人沉重的责任,因为现在个人必须自行建构价值与目的-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


对现代人而言,最艰难的事就是“面对时代宿命的肃杀面容“而犹贾勇自持.如果时代宿命代表着荒凉世界中一切希望的破灭,贾勇自持所要求的就是以坚韧的心肠面对这个局面说:“即使如此,没关系(dennoch).与这种态度相反,纵欲者靠奢侈的希望而生,不敢正视希望破灭的事实;虚无者则放弃一切希望,不敢在废墟中再有所坚持.两种心态所表现的倾向其实是一样的:软弱而无能承担时代所提供的机会与责任.


《纵欲与虚无之上》钱永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10月一版一次,10,000册,22元,2004年4月9日邂逅于北大西南门外畅畅文化,六折


阿伦特属于对自身坦然、坦率的那样一种人。她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种种力量,它们的两个对立的极端是智性和情欲。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他还没有被诸如功名利禄所扭曲的话,也能体验得到自己身上的这些力量。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人们拥有什么他就惧怕什么,他恰恰恐惧自己具备的东西。对于同时拥有智性和情欲力量的人来说,他的一个特殊的恐惧是,生怕其中的一个会毁了另一个。最常见的情况是,对于立志从事智性活动的人来说,他更恐惧情欲的力量会毁了智性的力量,因为这毕竟是他的安生立命之本。渐渐地,这会造成一种障碍,使得这些人远离情欲,把自己局限在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书案工作之中,忘记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仅仅受这种罪。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跨越这种障碍,仍然把自己当作整体的人加以对待和体验。


女人和男人这点也不一样:女人较少功名的考虑。相对来说,女孩是在一种无忧无虑的气氛中长大的,没有人对她的前途有过多的展望和期待。她可以做事情,也可以不做事情,全看偶然的情况而定。也许这种状况对于女人的天性是一种保护。她可以更多地面对自己。如果是陷入了爱情,女人也更可能不顾一切,以一种抛却万事万物的方式,全然不顾世俗的考虑。男人则小心翼翼,万般顾忌,考虑到诸如 "一生的名节",一辈子(或半辈子)辛辛苦苦地建立起来的"世功"。当然个别的情况除外。


然而对于富有智性的人来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情况都还要更复杂一些。他们有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强烈要求,有需要独处的迫切心愿,这是保证智性活动的起码条件。要想富有成果地进行思考,必须是连续性的不间断的,不受任何外部搅扰的,因此不能在所需要的时候单独和自己呆在一起,哪怕因心思放在别人身上而不能收回来,这都能引起"思"者的某些内部恐慌。于是,外在的约束自然地会变成一种内在的恐惧:担心爱情或在情欲掀起的波涛中丧失自我。有智性的女人在这方面的恐惧并不亚于男人,甚至比男人更甚。她不仅担心自己是否还能保持独立地思想,还要担心对方能否保持自己的全部完整,生怕自己无边无际的爱将对方的生活搅乱,让对方陷入覆水难收的一团糟之中。一旦对方丧失了独立性,她自己则毫无独立性可言;而缺少各自独立性、缺少自由的爱,则是完全不能忍受的。


阿伦特在世界面前表现出来的公正宽广的胸怀,首先表现为她对自己是公正宽广的。她无法怨恨海德格尔,她无法允许自己身上出现这种东西,虽然后者给予她的苦恼并不亚于任何一个讨厌的男人给予女人的,但她拥有一种奇特的力量遏制住了自己身上这种负面的力量,她既不愿意也有能力将种种怨恨和不满严格限制在不失掉自己尊严的水准之上。对她来说,与其怨恨和背叛,不如忠诚和忠直,这是保持自身完整一致性的那种要求。她不能容忍自己身上漏洞百出、四分五裂,活得像一件破衣服,像大多数我们今天的人那样。从心气上来说,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让她相信自己曾经深爱过的男人是一个不值得她付出的人,这是令她难以接受的。即使偶尔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和感到某些蜘蛛马迹,她也要全力以赴地去加以弥补。不能让这个男人消沉和颓废下去,不能看着他失败。眼看着一个男人无法自救,看着他经受羞辱,这是任何一个优秀的女人所无法忍受的。他们的这种失败,比女人自己的失败还要惨。选择无非是两条:要么去帮助他,要么走开。阿伦特选择了前者,这是她天性的高贵,也是由于她对于这个男人的深信不疑。她的慷慨无私还在于,一有机会,她就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这个男人的敬意和感激,说出这一点,对她其实并不丢脸;相反,对于他们两人,都是莫大的奖赏。在她的重要著作《人的条件》(The human condition,德文版为《积极生活》,Vita activa)出版之后,她让出版商给海德格尔寄书,并给他的信中写道:"它直接产生于马堡的那段日子,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归应于你。"在另一张纸上,她写下了一首没有寄出的诗::


Re Vita activa 这本书的献词空着, 我怎么把它题献给你? 给我信赖的人 给我忠诚于他 却没有挽留住的人 无论怎样 都满含爱意。


《积极生活》崔卫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22.80元.2003年11月27日(周五)于北大南门风入松书店邂逅


为了方便各地的书友彼此交流及后续本地线下书友会的建立,建了一个心灵自由书友会QQ群(群号:291656264),我也申请了一个新的个人微信号:chenshouwen2014,大家加我时请注明你的常住地区及真名。


目前在维护三个微信公号:1.心灵自由(微信订阅号:freedomloveaction),2.北京心灵自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微信订阅号:spiritandfreedom),3.陈寿文(微信订阅号:chenshouwen1979)。侧重点不同,从大到小,1号是关于“心灵自由”的一切,2号是【心灵自由】出版书籍的节选和活动信息,3号是我个人的文章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